如若有人问:“谁是你的主宰?”一个穆斯林的回应是:“至仁的,至慈的主”。根据伊斯兰历史,众先知在强调安拉的审判的同时,也强调安拉的仁慈。在《古兰经》中,安拉是这样陈述的:
“他是安拉,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全知幽玄的,他是至仁的,是至慈的。”(《古兰经》59:22)
在伊斯兰的术语中,“拉赫曼”(ar-Rahman,至仁的)和“拉希姆”(al-Raheem,至慈的)是安拉专有的名词。两者源于同一词根“热赫迈”(rahmah),意味“仁慈”、“同情”、“怜爱”。“拉赫曼”表述的是安拉的这一属性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也就是说任何被造物都能享受到安拉的慈爱;而“拉希姆”则表述的是安拉对被造物的特慈,仅限于信士享有。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差异,但无论如何,都表明安拉的慈爱包容一切。
(你说:)“你们可以称他为安拉,也可以称他为至仁主。因为他有许多极优美的名号,你们无论用什么名号称呼他,﹙都是很好的﹚……”(《古兰经》17:110)
相比于安拉的其他尊名,这两个尊名在《古兰经》中出现频率最高:“拉赫曼”出现了57次,而“拉希姆”是“拉赫曼”的两倍,共出现(114次)。[1]有一段圣训传述更加清楚地诠释了慈爱的意义,先知说:
“安拉确是仁慈的,他喜爱仁慈。他给予人仁慈而不给予人严厉。”(《穆斯林圣训实录》)
这样,至仁、至慈,都是说明安拉同被造物之间的关系的属性标志。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古兰经》1:2-3)
穆斯林在每天的祈祷(礼拜)中至少念诵17次。当他开始念:
“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古兰经》1:1-3)
即刻得到安拉的回报:
“当仆人说:‘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全世界的主’时,我(安拉)说:“我的仆人赞颂我。”当他说:“至仁至慈的主”时,我(安拉)说:“我的仆人赞美我。”(《穆斯林圣训实录》)
这进一步说明了,安拉是仁慈众仆的,是绝不会亏待每一个被造物的。

至仁、至慈这两个属性和尊名重复出现的哲理,即在时刻提醒信士,安拉的仁慈始终笼罩着他们。《古兰经》除《忏悔章》外,所有章节都以“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开始。穆斯林奉安拉的尊名开始,以表达他们对安拉的最忠实的依赖,提醒自己时刻记念安拉,表示他的日常生活,他平时的吃、喝、说话,以及任何事情,都需依赖安拉的仁慈。这是精神依托在世俗世界的生根与开花。在穆斯林看来,每一个极其平常的行为,都有必要奉安拉的尊名开始,这是该行为得以成功的希望,因为干任何事情时,我们都需要安拉的护佑和引导。正因为这句话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被穆斯林广泛地用在他们的书信和建筑装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