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未为游戏而创造天地及其间的一切。”《古兰经》[1]

关于生活的一种流行观点是“生活只是一个游戏”。我们只有一生,因此我们应该尽力过好它。然而,生活仅仅是为了游戏吗?这种信仰忽视或否认了神圣和任何形式的神圣责任。即使有些人“相信”宗教或神,许多人仍然忽视持有这些观点的后果。这是世俗化心态的危机,你可以相信神和宗教价值,但在生活中实际上会忽略这些信仰的影响。这种人有一个分裂的心态,有时会坚持一些宗教或精神观念(通常是在葬礼、失业或伴侣决定离开时),但他们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基于:你只有一次生命,所以尽力过好它。

本文将重点讨论相信生活只是一个游戏的存在影响。请注意,仅仅因为某种世界观有负面影响,并不意味着它是错误的。这里的讨论不是关于信仰的理性基础;我会把这个留给另一篇文章。

忽视或否认神和任何神圣责任导致存在噩梦。理性地说,坚持这种观点会导致荒谬的结论(称为无知论证)。当你玩一个游戏时,你要么赢要么输,然后你最终死去;游戏结束。这种对生活的不合理和直觉的看法不仅仅是存在于泡沫中的世界观。如果它的主张是真的,那么人们必须得出一些不可避免的存在结论,这些结论非常黯淡。在这种观点下,生活是荒谬的。公式很简单:否认或忽视神、神赋予的目的和责任等于没有终极希望和真正的幸福(以及许多其他事情,但我有字数限制)。这个结论不是过时的宗教陈词滥调,而是理性思考这种世界观的后果的结果。

没有希望
希望被定义为对某事发生的感觉或期望和愿望。我们都希望过上好生活、身体健康和找到好工作。最终,我们都希望拥有一种永恒的幸福存在。生命是如此奇妙的礼物,没有人真的希望他们的意识存在终结。同样,每个人都希望会有某种形式的最终正义,错误将被纠正,相关的人将被追究责任。显著的是,如果我们的生活痛苦,或经历痛苦和折磨,我们希望得到一些安宁、快乐和安逸。这是人类精神的反映;我们希望在黑暗的隧道尽头看到光明,如果我们拥有宁静和快乐,我们希望保持这种状态。

由于相信生活只是一个游戏否认或忽视神圣责任,它也拒绝或忽视了来世的概念。没有来世,就无法期望在痛苦的生活之后有快乐。因此,对我们生命结束后发生的积极事情的期望消失了。在这种观点下,我们无法期望在黑暗的生命隧道尽头看到光明。想象你出生在第三世界,度过一生的饥饿和贫困。根据这种世界观,你注定要死。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伊斯兰教的观点是: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所有痛苦都是为了某种更大的利益。因此,在更大的图景中,我们经历的任何痛苦或折磨都不是没有意义的。真主知道我们所有的痛苦,他会给予补偿和救济。

然而,根据相信生活只是一个游戏的信仰,我们的痛苦和快乐一样毫无意义。善良者的巨大牺牲和受害者的痛苦在一个冷漠的世界中只是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它们的发生没有更大的利益和更高的目的。没有终极的来世希望或任何形式的幸福。即使我们过着奢华和极度快乐的生活,大多数人也不可避免地注定会遭遇某种形式的恶劣命运或无尽的欲望。悲观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恰当地描述了等待我们的无望和恶劣命运:
“我们就像田野里的羔羊,在屠夫的眼中嬉戏,他首先挑选一个,然后挑选另一个作为他的猎物。所以,在我们的好日子里,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恶劣命运——疾病、贫困、肢体残缺、失明或理智丧失……存在的折磨中有一小部分就在于此:时间不断地压迫着我们,从不让我们喘息,但总是像一个手持鞭子的工头追在我们身后。如果在任何时候时间停止了它的手,那只是因为我们被交付给了无聊的痛苦……事实上,世界和人类更好不要存在的信念,是一种使我们对彼此宽容的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适当的称呼不是‘先生’、‘先生’、‘主人’,而是‘同苦者’、‘共患难者’。”[2]

《古兰经》提到了这种无望。它认为信徒不能绝望;总会有希望,而希望与真主的怜悯相连,真主的怜悯将在今生和来世显现:“显然,只有不信的人才对真主的怜悯绝望。”[3]

在相信生活只是一个游戏的情况下,正义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生活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由于来世被忽视或否认,任何对人们被追究责任的期望都是徒劳的。考虑一下20世纪40年代的纳粹德国。一位无辜的犹太女士刚刚看到她的丈夫和孩子在她面前被杀害,她在等待被扔进毒气室时没有正义的希望。尽管纳粹最终被击败,这种正义发生在她死后。在这种荒谬的世界观下,她现在什么都不是,只是物质的重新排列,而你不能给无生命的东西以救济。伊斯兰教则给每个人提供了纯粹的神圣、终极的正义希望。没有人会被不公平对待,每个人都会被追究责任,
“在那一天,人们将分开来展示他们的行为:谁做了一点善事,他将看到它,但谁做了一点恶事,他将看到它。”[4]
“真主以真实的目的创造了天地:根据每个灵魂的行为奖励它们。他们不会被冤枉。”[5]

相信生活只是一个游戏的信仰就像一个母亲给她的孩子一个玩具,然后毫无理由地把它拿走。毫无疑问,生活是一个美妙的礼物。然而,我们经历的任何快乐、幸福和爱将被拿走并永远失去。由于这种世界观否认或忽视神和来世,这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快乐将消失。没有延续幸福、快乐、爱和喜悦的希望。然而,在伊斯兰教下,这些积极的经历将在我们的世俗生活之后得到增强和延续,
“他们将在其中拥有他们所愿的一切,我们有更多的东西给他们。”[6]
“过上虔诚生活的人将得到好的回报和更多……”[7]
“确实,那一天乐园的居民将忙于快乐的事情……(会对他们说):‘萨拉姆’(平安降临你们),这是来自最仁慈的主的一个词。”[8]

没有幸福
“那些敬畏他的人将有一个幸福的未来。”[9]

追求幸福是我们人类本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所有人都想要幸福——即使有时我们无法确切指出“幸福”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问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他们想找到一份好工作,他们可能会回答:“为了赚足够的钱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如果你进一步问他们为什么想过上舒适的生活,他们很可能会说:“因为我想要幸福。”但幸福最终是一个终点,而不是手段。它是最终的目的地,而不一定是旅程。我们都想要幸福,所以我们不断寻找帮助我们实现最终幸福状态的方法。

人们寻求的旅程因人而异。清单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那些相信生活只是一个游戏的人将追求一个以快乐和享乐为中心的存在。这引发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为了帮助回答这些问题,想象以下情景:当你读这篇文章时,你被迫镇静了。突然你醒来,发现自己在一架飞机上。你在头等舱。食物美味无比。座位是平躺的,设计为一种奢华、舒适的体验。娱乐是无限的。服务无与伦比。你开始使用所有优秀的设施。时间开始流逝。现在想一

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会感到幸福吗?

你怎么可能幸福呢?你需要先回答一些问题。谁让你镇静了?你是怎么上飞机的?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你要去哪里?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回答,你怎么能幸福呢?即使你开始享受所有的奢华,你也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幸福。你甜点盘上的一块泡沫比利时巧克力慕斯足以淹没这些问题吗?这将是一种幻想,一种临时的、虚假的幸福状态,只能通过故意忽视这些关键问题来实现。

现在将此应用到你的生活中,问自己,我幸福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与被镇静后扔到飞机上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从未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父母或我们来自哪里。然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并没有提出问题或寻找答案,这些问题和答案将帮助我们实现最终的幸福目标。

真正的幸福在哪里?不可避免地,如果我们反思前面的例子,幸福实际上在于回答我们存在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生命的目的是什么?我死后要去哪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幸福在于我们内心的自我认知,了解我们是谁,并找到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

与动物不同,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反应我们的本能来满足。服从我们的荷尔蒙和纯粹的生理需求不会带来幸福。为了理解为什么,请反思另一个例子:
想象你是50个人中的一个,被锁在一个没有出口的小房间里。只有10个面包,并且100天内没有更多的食物。你们都怎么办?如果你们遵循动物本能,会有血腥的场面。但如果你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让我们所有人都能生存?那么你们很可能会成功,因为你们会找到办法。

将这个例子延伸到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有更多的变量,可能导致几乎无限的结果。然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只是遵循我们的肉体需求。我们的工作可能需要博士学位或其他资质,我们可能与伴侣共进晚餐,但所有这些仍然归结为生存和繁殖的本能。幸福无法实现,除非我们找到真正的自我。

然而,在认为生活只是一个游戏的观点下,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真正的答案。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只是为了娱乐。根本没有深刻的原因。我们要去哪里?没有目的地。我们将面临死亡;游戏将很快结束。即使一些哲学家也认为生活不仅仅是一个游戏。例如,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说:“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在这里,但我很确定不是为了享乐。”

敬拜真主
为了实现真正的幸福,我们都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在伊斯兰教中,答案是简单而深刻的。我们在这里是为了敬拜真主。

“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是为了让我得以敬拜。”《古兰经》[10]

但在伊斯兰教中,敬拜的概念与常见的理解有所不同。敬拜可以体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行为中。我们相互交流的方式,以及我们每天做的小善行。如果我们专注于通过我们的行为取悦真主,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成为敬拜的行为。

敬拜在伊斯兰教中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指的是爱真主、取悦真主、认识真主并将所有敬拜行为单独献给他,如祷告和祈祷。敬拜真主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目的;它使我们从对他人和社会的‘奴役’中解脱出来。真主在《古兰经》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强有力的例子:
“真主提出了这个比喻:一个有几位彼此争执的伙伴的人的情况,能否与一个完全致力于一个主人的人相等?所有的赞美都归于真主,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知道。”《古兰经》[11]

不可避免地,如果我们不敬拜真主,我们最终会敬拜其他‘神’。想一想。我们的伴侣、老板、老师、朋友、我们生活的社会,甚至我们自己的欲望以某种方式‘奴役’我们。举个例子,社会规范。我们中的许多人根据社会压力定义美丽。我们可能有一系列的喜欢和不喜欢,但这些都受到他人的影响。问问自己,你为什么穿这条裤子或这条裙子?说你喜欢它是一个浅薄的回答;问题是,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探究,许多人最终会承认“因为其他人认为它看起来很好”。不幸的是,我们都受到无休止的广告和同伴压力的影响。

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主人’,他们都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些什么。他们彼此矛盾,我们最终过着困惑、未实现的生活。真主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他比我们的母亲更爱我们,他告诉我们他是我们的真正主人,只有敬拜他,我们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穆斯林作家雅思敏·莫哈德(Yasmin Mogahed)在她的书《夺回你的心》中解释说,除了真主,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脆弱的,我们的自由在于敬拜他:
“每次你追求、寻求或请求某些脆弱的东西……你也变得脆弱。即使你达到了你所寻求的东西,它也永远不够。你很快就需要寻找其他东西。你永远不会达到真正的满足或满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旧换新的世界。你的手机、你的车、你的电脑、你的女人、你的男人,总是可以换成更新、更好的型号。然而,从这种奴役中有一种自由。当你把所有的重量放在一个不动摇、不破碎、无尽的对象上时,你不会跌倒。”[12]

从存在的角度来看,敬拜真主是真正的解放。如果敬拜意味着认识、爱和服从真主,那么实际上我们中的许多人在生活中也有其他的神。例如,我们中的许多人认识、爱和服从自己的自我和欲望。我们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我们从不想错,我们总是想把自己强加于他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被自己的自我奴役了。《古兰经》指出了这种堕落的精神状态,并将那些把欲望、激情和心血来潮作为神的人比作比动物更糟糕的人,
“想一想那些把自己的激情当作神的人:你要成为他的监护人吗?你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听到或理解吗?他们就像牲畜——不,他们离道路更远。”《古兰经》[13]

从自我崇拜,有时我们可以崇拜各种形式的社会压力、思想、规范和文化。它们成为我们的参照点,我们开始爱它们,想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知识,这导致我们‘服从’它们。例子比比皆是。以物质主义为例。我们变得如此专注于金钱和物质财产。显然,想要金钱和财产不一定是坏事,但我们让这些东西定义了我们是谁。我们的精力、时间和努力都致力于积累财富,并将物质成功的虚假观念作为我们生活的主要焦点。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质的东西开始控制我们,它们控制我们服务于狂热的物质主义文化,而不是服务于真主。我理解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这种形式的过度物质主义非常普遍。

本质上,如果我们不敬拜真主,我们仍然在敬拜其他东西。这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自我和欲望,或者像物质财产这样的短暂的东西。在伊斯兰教传统中,敬拜真主定义了我们是谁,因为这是我们本性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忘记真主,开始崇拜不值得崇拜的东西,我们将逐渐忘记自己的本性,
“不要像那些忘记真主的人,所以他使他们忘记了自己。”《古兰经》[14]

我们对自己是谁的理解取决于我们与真主的关系,这种关系由我们的奴役和敬拜所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敬拜真主时,我们从其他‘神’的奴役、奴役和服从中解放出来,无论它们是我们自己的自我还是我们拥有的东西。

下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去哪里?我们有选择:拥抱真主的永恒、无限的怜悯,或者逃避它。接受他的怜悯,通过回应他的信息,并服从、敬拜和爱他,将促进我们在天堂的永恒幸福。拒绝和逃避真主的怜悯必然导致我们进入一个没有他爱的地方,一个不幸福的地方——地狱。所以我们有选择。要么我们决定接受他的怜悯,要么尝试逃

避它。我们有自由意志选择。即使真主希望我们好,他也不会强迫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在今生做出的选择将塑造我们死后的生活,
“那一天,除非得到他的允许,否则没有灵魂会说话,其中有些人将是可怜的,有些人是幸福的。”《古兰经》[15]
“那里将是他们停留的地方——一个幸福的家和休息的地方!”《古兰经》[16]

既然我们的终极目的是敬拜真主,我们必须建立我们的自然平衡,找到我们真正是谁。当我们敬拜真主时,我们解放自己,找到自己。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会忘记使我们成为人类的东西,
“不要像那些忘记真主的人,所以他使他们忘记了自己。”《古兰经》[17]

总之,相信生活只是一个游戏无法为我们的终极希望提供智力基础。这种观点不能给我们提供存在的深刻答案,因此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幸福。如果有人辩称在这种观点下他们是幸福的,我会辩称那是一种醉酒的幸福。当他们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存在时,他们会清醒过来。

最后更新于2017年1月16日。取自并改编自我的书《神圣现实:真主、伊斯兰教与无神论的幻象》。你可以在这里购买这本书。

参考资料

[1] 《古兰经》44:38

[2] 阿图尔·叔本华,《论世界的苦难》。 http://en.wikisource.org/wiki/On_the_Sufferings_of_the_World。

[3] 《古兰经》12:87

[4] 《古兰经》99:6-8

[5] 《古兰经》45:22

[6] 《古兰经》50:35

[7] 《古兰经》10:26

[8] 《古兰经》36:55-58

[9] 《古兰经》7:128

[10] 《古兰经》51:56

[11] 《古兰经》39:29

[12] Yasmin Mogahed. Reclaim Your Heart. FB Publishing. 2012, p. 55.

[13] 《古兰经》25:43-44

[14] 《古兰经》59:19

[15] 《古兰经》11:105

[16] 《古兰经》25:75

[17] 《古兰经》59:19